明内府《永乐大典》展出,东西方古籍珍本相遇台北

liukang20241天前cgw吃瓜314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于十五世纪中叶正式树立前,我国明朝于北京修造的紫禁城已完工多时,大略奠定皇家藏书的规划。宫中插架虽富,却屡遭劫难而很多佚失。满人入主我国之后,不只留神古今逸籍之收罗,更踵其事而增华,不管专就历代旧籍善本的鉴藏,前朝遗存文献资源的重整,甚至各类御制钦定图书的编修刊行,都不断打开令人耳目一新的格式。
汹涌新闻得悉,“梵蒂冈宗座图书馆保藏”暨“明清宫殿藏书”特展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展览首度一起展陈西方与华夏前史文明头绪中的珍稀古籍。据悉,展出的重要古籍包含明嘉靖隆庆间内府朱丝栏重写本《永乐大典》、清乾隆间武英殿朱丝栏写本《钦定四库全书荟要》 等国宝级文物。展览将继续至7月16日。
全书正文约四亿字,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及目录六十卷,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采“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编制,编录我国十四世纪曾经重要典籍,不只是规划空前的类书巨制,亦可谓以“声响”收罗全部资讯、常识的前史文献材料库;降至清代,更成为乾隆皇帝发起纂修《四库全书》文明工程的肇端。《大典》正本失传,重写于嘉靖、隆庆年间的副本迭经火灾、兵燹而严峻毁损散落,至今幸存于世者仅四百余册,藏家莫不视为至宝。
明帝后像 绢本设色“明清宫殿藏书”特展包含四个单元,展陈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明清皇家藏书中最富代表性的珍品:“稽古右文”先从朝廷关于干流学术的建构,带出明清两代最重要的文明大业;“嫏嬛芸香”罗列递经两代内府保藏的宋元精椠,再聚集清帝关于古籍保护与保藏的情绪及奉献;“册府千华”遍观明清皇家修撰制造各类图书的丰硕成果,并说明书本怎么成为宫殿礼制的一环;“清净修持”反映皇城表里多元热络的宗教崇奉气氛,缘由具足,为后人留下制造谨慎、气候庄重的宝典。
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是全世界最大的丛书,录入我国古代各范畴图籍菁华,并归入多种西洋传教士参加撰述的科学著作,全面收拾甚至建构含括传统与今世特征的学术系统,集前史含义、学术内在、文物价值与毁誉聚讼于一身。
亚略巴古的丢尼修神学文集盎博罗削拉丁文译著(部分) 十五世纪中叶 意大利 动物皮纸 原件展示 ©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稽古右文探求学术资源,推动文教建造,是古代盛世帝王的治国要点与政绩标志。明成祖永乐年间敕修五经、四书“大全”等重要典籍颁行全国,程、朱理学不只作为国家考试的标准,也触动东亚邦邻的儒学展开。清初为巩固政权,一则犹尊朱学为正学,一则逐步打开对传统常识与文献的从头收拾。图书既是统治者的东西,也各自开创出重要的学术工程、文明遗产:《永乐大典》以音韵为头绪,建构一座收罗全国事物的前史材料库;《四库全书》则是依循传统图书分类形式,树立我国古代常识系统与学术批判的新模范。
帝制时期,由官方主导的图书搜访、典藏或纂修,往往被赋予文明、常识、学术以外的人物,成为统治者巩固政权合理(法)性和读书人借以沟通权利资源的东西。
大明会典 明 张居正、申时行等纂 明万历间(1573-1620)内府朱丝栏写本明代开国之初,树立爱崇程朱理学的政治认识形态,“令学者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永乐年间(1403-1424),礼部奉旨纂修刊印《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颁赐全国,读书人有必要遵从必定的方法说话、作文、考虑;宋儒朱熹(1130-1200)和众门生为《资治通鉴》撰写的《纲目》,因侧重正统认识与纲常名教,成为君臣士子必读之书,也是国家考选人才的圭臬。常识的鸿沟愈益狭窄,思维的生机也就逐步衰退了。
资治通鉴纲目 宋 朱熹撰 明内府朱丝栏精钞本《大明会典》与《资治通鉴纲目》,皆选用“台阁体”端楷浓墨精写,包背装,杏黄色暗花缎质书衣,书中钤有“广运之宝”朱玺,保存典型的明代宫殿摆设书本样貌。康熙皇帝在顺治秉承朱元璋(1328-1398)“圣谕六言”的基础上,展开出圣谕十六条,旨在觉世牖民、教化大众。雍正二年(1724)再逐条演绎阐释,构成一万余字的《圣谕广训》,并树立一套民间定时宣讲的准则,直到清末。
圣谕广训 清 圣祖玄烨颁训 清 世宗胤禛推绎 清雍正二年(1724)内府刊满汉合璧本
渊鉴斋御纂朱子全书 宋 朱熹撰 清 熊赐履、李光地等奉敕编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武英殿刊本康熙圣谕其间一条为“黜异端以崇正学”。所谓“正学”,侧重上接圣贤心传、下续宋儒道脉;雍正则是将释教、道教甚至西洋宗教皆视为异端。康熙一方面推尊朱学为正学,却也展示自己关于朱子学术的新体认:在从头编校的《朱子全书》中翻转前人每以太极、阴阳等门目优先的形式,而是首重论学,其次四书、六经,接着才是性理、道统各类。另一方面,康熙朝编纂了许多有关汉族文明传统的大书,也对文字、音韵作出里程碑式的建造。《康熙字典》是我国古代汉语辞书编纂史上,榜首部以“字典”为名的字书,录入近五万字,规划空前。清代内府刻印图书,白纸印本量少,多用于宫殿摆设;黄纸印本较多,备供恩赐表里群臣。《朱子全书》与《康熙字典》皆为康熙朝内府雕版制造,选用皎白连四纸初印的摆设本。工艺精深,触手如新,品相上佳。
十六、十七世纪,也便是我国的明、清时期,东、西文明打开频频而广泛的沟通,传统的常识、崇奉系统也在一波波激荡与会通之中,逐步发生改变。
十八世纪纂修的《四库全书》,共录入六十二种西学著作(全书钞录三十八种,只存条目二十四种),其间包含康熙皇帝命令编订的乐律学专著《律吕正义》。这部书最终一卷《续编》,是葡萄牙籍天主教耶稣会士兼宫殿乐工徐日升(1645-1708)用汉语介绍西洋音乐理论的著作,本名《律吕纂要》;后因由意大利籍罗马天主教遣使会士德里格(1671-1746)修改附入《律吕正义》。
《律吕正义续编》具体介绍西方五线谱的编制方法,以及音高、音阶、音符、腔调、节拍等相关常识,最终用11则五线谱图例,说明前面的乐理常识。五线谱传入我国宫殿时,活泼于欧洲乐坛的,正是“音乐之父”巴赫(1685-1750)和“神剧之父”韩德尔(1685-1759)等巴洛克时期重要音乐家。
嫏嬛芸香
“嫏嬛”相传为天帝保藏奇书之处,而古人或用芸草辟蠹护书,故以芸香雅称书香。明、清两代皇宫御苑典藏很多宝贵图书,外界简直无缘亲睹。虽然宫殿藏书多遭天灾人祸而毁损散佚,世人犹能借由其时编制的目录与显着的印记特征,想像旧日规划和传世头绪。这一单元除了展陈明、清皇室递藏的善本秘笈,显示其珍稀性与学术价值,特别侧重出现书本作为古物甚至如艺术品般赏鉴保藏的面相。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乾隆皇帝创立的“天禄琳琅”善本特藏,造就我国古代宫殿藏书史上最光辉的华章。
明代宫殿藏书的概略与改变,可从二部书目略窥一二。十五世纪中期编订的《文渊阁书目》,乃明初迁都北京之后,清查秘阁图籍的总帐;共登载七千余部、四万余册。明代北京文渊阁屡遭火劫,中叶以降君臣或不注重藏书,办理亦渐失规矩,“腐败者十二,偷盗者十五”。十七世纪初,万历朝整编《内阁藏书目录》时,仅得书二千余种、近一万九千册。
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 宋 晁公武撰 宋淳祐九年(1249)黎安朝袁州刊宋元递修本
梅亭先生四六标准 宋 李刘撰 宋刊本清宫藏书的来历之一,便是接纳前朝遗存;惟于易代之际,书本档案多因殿阁被焚而严峻毁损。少量传世珍本,犹存两代宫殿递藏头绪,难能可贵。例如宋版孤帙《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内钤“东宫书府”九叠篆印,原属明代皇太子所藏;另一部宋刻初印《梅亭先生四六标准》,还可见明“文渊阁印”,清宫从头装潢后加盖“避暑山庄”朱玺,化身为精雅的御苑摆设善本。在我国古代宫殿藏书头绪中,乾隆皇帝创始将“古书”归入“古物”的鉴藏规划,“天禄琳琅”也是他全面打开收拾宫殿文物大业的榜首块拼图。从乾隆元年到四十年(1736-1775),从御花园绛雪轩到乾清宫昭仁殿,幸获入藏的善本,多被视为历代古籍中的艺术品,一起赋予显着的皇家鉴藏特征。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 清 于敏中等奉敕编 清乾隆间内府写本
大学衍义 宋 真德秀撰 明初刊修补本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存世数量最多的“天禄琳琅”相关古籍。明初刊《大学衍义》是康熙皇帝初次南巡途中所得,乾隆年间从头覆以缎质书衣,首末叶钤盖“天禄琳琅”小印与“乾隆御览之宝”朱玺,保存乾隆朝善本特藏的装潢样貌。后来或许由于此书并非真实的宋版书而遭到撤出,移置其他殿阁。
孔氏六帖 宋 孔传撰 宋干道二年(1166)韩仲通泉州刊本嘉庆二年(1797),全部昭仁殿藏书因乾清宫火尽毁;敏捷重建并续辑的“天禄琳琅”特藏中,亦不乏精品。宋椠孤本《孔氏六帖》,纸墨匀洁、字体古拙、初印精好,向来官私书目罕闻著录,直到明初重现于内府,载入《文渊阁书目》之“盈字号第二厨书目”,可见在其时便已是珍稀秘籍。宋版古书保存不易、撒播稀疏,藏家往往秘不示人。明末江南藏书、刻书巨头毛晋(1599-1659)“汲古阁”既富于搜藏宋、元珍罕善本,也展开出借势善书者影写勾摹以保存版刻原貌的方法,构成所谓“毛钞”、“影宋钞”这一推动古籍传达甚或鉴藏习尚的新品种。
算经七种 汉 赵婴等注 清康熙间毛氏汲古阁景钞宋嘉定六年(1213)鲍澣之汀州重刊元丰七年(1084) 秘书省本乾隆、嘉庆两朝搜集的“天禄琳琅”善本暨所编书目,秉持影宋钞本“犹昔人论法书以唐临晋帖为贵”、“精好实有远过雕本者”,皆为之设置专属类别,典藏摆设位阶仅次于宋版、金地图书,乃是从书法、纸墨等技艺层面显示影钞本一起的学术内在和鉴赏价值。清仁宗颙琰(1760-1820)为太上皇康复“天禄琳琅”旧观后,也效法其志,继续搜藏善本。凡有所得,除了从头装潢,齐截题签、函套规制,书叶亦改钤“嘉庆御览之宝”,以识差异。但是,嘉庆朝善本特藏未见完好书目传世,已知有印记可证的书本亦仅十余部;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七部,大略保持清宫装潢原貌。
豫章先生遗文 宋 黄庭坚撰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汪大本刊本
五经旁注 明 朱升撰 明刊本
五经旁注 明 朱升撰 明刊本不只藏书规划查无确数,此刻入藏的书本刻印质量与版别辨别成果也难以和从前混为一谈。廷臣审定为“宋版”的《豫章先生遗文》,其实是被故意撤去跋文书叶的乾隆年间刊本;所谓“元版”《五经旁注》,仅就字体、纸张观之,已显着出现明代中、后期出书品的特征。光绪二十年(1894),适逢慈禧太后六旬寿庆,德宗载湉(1871-1908)在帝师翁同龢(1830-1904)提议下,全面清查宫中“天禄琳琅”遗存书本,从而延伸至收拾其他殿阁藏书。“甲午战争”前、后,光绪皇帝谕令南书房翰林,将查出之宋、元珍本连续移置景阳宫后殿御书房区,力求重启皇家善本特藏新局。
新刊唐昌黎先生论语笔解 唐 韩愈、李翱撰 宋蜀刊本
四书集义精要 元 刘因撰 元至顺元年(1330)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刊本光绪朝御书房特藏,不乏过往人世未见之本。例如《论语笔解》,乾隆年间纂修《四库全书》时,馆臣所见为明嘉靖间范氏天一阁刊本,而此际竟检得一部南宋蜀刊初印本,精巧之余,亦足资讐校。再如元版《四书集义精要》,四库馆缮校的残本缺失十一卷;唯宫中还有全世界仅存的三十六卷完好本,早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畅春园交下改装后,便深藏大内近二百年。光绪皇帝一系列收拾宫藏图籍的行动,当然已成皇家善本鉴藏之绝响,却也为后人凿开另一座学术矿产。册府千华
明、清宫殿除了保藏历代图籍,用以推展文教建造,由官方主导的修改出书活动,更是活泼。皇宫大内不乏专责纂辑刻印的单位,明代司礼监与清代武英殿修书处,便犹如国家出书中心;其书品精巧,装帧雅丽,兼具前史内在与艺术特征,适足代表我国古代书本制造技艺的巅峰。这一单元选陈明、清宫殿制造的重要典籍与帝王撰著,完好保存原有的装潢规制;不只可见将珍本影摹翻刻以广撒播的实例,也包含单个著作反覆修订成书的阶段进程,展示书本的产制已被赋予更详尽的含义,反映出皇家礼制运作的特别相貌。
司礼监原为掌理宫殿礼仪的内侍组织,自永乐七年(1409)起,奉旨承刻书本,并保管内府书板。司礼监所辖经厂刻书三百余种,多为保护文教治道所需,例如《古文真宝》乃明代皇室成员习诗作文的必备读本,神宗朱翊钧(1563-1620)特别喜欢,尝谓:“朕全部珎玩,悉屏勿御;而独所以书,讽咏不忘。”
寰宇通志 明 陈循等纂 明景泰七年(1457)内府刊本
诸儒笺解古文真宝 明 黄坚编 明万历十一年(1583)司礼监刊本
诸儒笺解古文真宝 明 黄坚编 明万历十一年(1583)司礼监刊本武英殿始建于明,原与书本无涉;清康熙、雍正年间,始正式成为内府刻书专责单位,代表清代书本制造工艺之集大成与最高水准。康熙时宫中藏有“宋版”《四书集注》(实乃元末覆刊本),武英殿影摹翻刻,维妙维肖。据档案记载,康熙五十六年(1717)四月十四日,“大宦官苏牌胜交罗纹纸一万四千张”,传旨仅准用于印书;皇帝指示刷印“宋版四书”十部,俨然殿版精刻初印之限定本。清代宫殿编纂图书,深受帝君权利或其个人毅力分配;而书本的制造、装潢、进呈、摆设等阶段各有标准,一起构成皇家礼制运转的重要环节。
明通鉴纲目 清 舒赫德等编 清乾隆间(1736-1795)内府朱丝栏写高宗御批稿本乾隆皇帝热心修史,意欲独揽史笔褒贬大权。即位初期,谕令史馆辑撰《明通鉴纲目》,尤重史体义例,常在馆臣进呈的蓝本上朱批改订,再发回细心黏签勘正;书成后定名《御撰资治通鉴纲目三编》,旨在接续康熙御批纲目史事止于元末的志业。数十年后,乾隆并未将此书写入四库,反而要求对比后出的《御批历代通鉴辑览》重编,颇有悔其少作之意。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清 傅恒等编 清乾隆间(1736-1795)内府乌丝栏朱墨写本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武英殿刊朱墨套印本相较于断代的《纲目三编》,《通鉴辑览》则是一部纲目体通史;耗时近十年,录入二千余条乾隆关于古今治乱得失的史事评骘,刻画新的史籍模范。编纂作业完毕后,曾抄写一部定本进呈(后来摆设于宁寿宫),再依此款式上版刻印。不管是写本或刻本,皆是白纸浓墨,开本宏阔,制造精巧,在清代殿地图书中归于罕见的“大”部头书本。清净修持
明、清两代不乏紧密的宗教控制办法,帝王在宫殿内对宗教的情绪却不尽相同;此一特征,亦表现于宫殿制造或典藏的相关书本。明初皇帝较接近释教,从御旨雕印藏经到内府抄写佛经,地点多有;最具代表性者,即明成祖分建汉经厂与番经厂,专门从事汉、藏文佛经刊印。世宗、神宗笃信道教,不只宫中法事频频,更有不少钦定道经科仪的典藏。满洲人受附近蒙古影响而接近藏传释教,紫禁城内各式佛堂便多达四十余处;宫殿编纂刊印之满、汉、藏各语文藏经佛典,也成为本院极富特征的宗教图书保藏。
大宝积经 唐 菩提流志等译 明宣德五年(1430)内府泥金写本
大宝积经 唐 菩提流志等译 明宣德五年(1430)内府泥金写本
大宝积经 唐 菩提流志等译 明宣德五年(1430)内府泥金写本明代宫殿与佛、道二教互动热络。宣宗朱瞻基(1399-1435)曾诏华严宗高僧慧进(1355-1436)入宫掌管钞写华严、般若、宝积、涅槃四大部经,系以金字写在宣德磁青纸特制之羊脑笺上,工艺精卓,书法端秀;今仅《大宝积经》与《大般涅槃经》完好传世,皆为本院典藏。
太上洞玄灵宝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宋 梓童帝君校 明嘉靖十年(1531)刊本
太上洞玄灵宝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宋 梓童帝君校 明嘉靖十年(1531)刊本宣德三年(1428),由宫殿画师商喜彩绘、沈度(1357-1434)钞写的《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杂糅儒、释、道三教思维,图画画风与云南阿咤力教有关,梵文字体则是西藏盛行的“兰查体”,反映其时汉藏沟通亲近的习尚,也带有显着的密教颜色,是一部一起的修法仪轨经孤本。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7)笃信道教,喜好神仙方术,甚至在宫中购置斋醮(即道场、法事)。嘉靖十年(1531)重刻的《太上洞玄灵宝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乃道士斋醮必诵的经典。此本卷首保存了诵念《玉皇经》经文之前的“启阙”(请神)文字,是一部可实践运用于斋醮典礼的科仪完好本。
(本文据台北故宫博物院相关展览材料收拾。)
(本文来自汹涌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汹涌新闻”APP)
告发/反应

相关文章

岗位近千个!工作编、北京户口……你要的最新好工作来啦!

招聘速览曲周县城管执法局招聘3人行唐县审计局招聘审计岗位辅佐作业人员5名行唐县核算局招聘核算岗位辅佐作业人员8名廊坊三河市公安局招聘警务辅佐人员200名衡水市公民查看院揭露选聘作业编制作业人员5名衡水...

“每站最起码停10分钟?”上海地铁34号线突发毛病!官方通报→

本文转自【新闻晨报】;刚刚在交际平台上不少网友吐槽地铁3/4号线突发毛病等待时间超越一刻钟不少打工人直呼心心念念下班没想到卡在半路上17时30分左右@上海地铁shmetro 发布通报3/4号线镇坪路至...

愿您蛇年“蛇”()得高兴具有看不完的美景

第一条:柞水岩洞+木耳小镇

清晰的新一年玩转商洛!柞水行,吃好喝好赏好景!的图片

陕西柞水岩洞国家地质公园坐落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横跨下梁、石瓮两镇,是以岩洞、峡谷、瀑布、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址景象为主体,辅以生态景象和人文景象,集科学和美学价值于一体的归纳性地质公园。2016年7月,陕西柞水岩洞地质公园经国土资源部同意为国家地质公园。

当你走进西川村,散步在木耳小镇的山间河涧,一幅生态宜居和美画卷缓缓在您面前打开……在这儿,放眼望去,一排排皎白的地栽木耳菌棒规整摆放着,一朵朵黑木耳如花朵般开放。这儿绿水青山、生态宜居,这儿邻里友善、乡风文明,这儿科技赋能、工业兴隆!

第二条: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终南山寨+朱家湾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

牛背梁坐落我国秦岭东南部主峰,为西安和商洛在秦岭山的分水岭。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地点的牛背梁是秦岭山脉的一部分,在自然景象上归于秦岭中山或亚高山之山地森林型,地貌类型属高山地貌,是我国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是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此处山高、云淡,极目眺望,北方的厚重阳刚雄壮大气,南边的漂亮妩媚温软灵秀,在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下表现得酣畅淋漓。

经典的新一年玩转商洛!柞水行,吃好喝好赏好景!的图像

终南山寨

坐落全国第一批运动休闲小镇营盘镇的核心区,紧邻国家AAAA级景区陕西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结合终南山寨杰出的生态、区位、资源三大优势,杰出“文明消费、休闲休假、健康摄生、野外歇息”主题,规划建成集生态维护、归纳旅行、文明演绎、休闲游憩、商务休假于一体的生态文明休闲旅行区。

朱家湾

朱家湾村坐落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西北部秦岭南麓,间隔柞水县城18公里,这个古拙山村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我国最美休闲村庄”。朱家湾村曾经让人忧愁的老林、石头、山,现在变成村庄中的景点,招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体会“慢日子”。

新一年玩转商洛!柞水行,吃好喝好赏好景!

小编的话:时光荏苒,咱们辞旧岁,入蛇年。愿咱们如灵蛇般灵动,在日子的迷宫中找到高兴瑰宝。商洛全域坐落秦岭内地,冬无酷寒夏无盛暑,先后荣获“我国气候康养之都”“我国最佳康养休闲旅行市”等20多项国家级荣...

郭嘉璇家族与北京足协、北京国安交流不畅,已宣布律师函

3月19日晚,此前在海外集训时受伤致脑逝世的北京国安足球沙龙(下称北京国安)小将郭嘉璇,在北京天坛医院逝世,次日(20日)便是他19岁的生日。3月20日上午,北京国安足球沙龙发文思念郭嘉璇。据南方都市...

新郑女教师遭网课侵略后猝死,15个月后其女再发声:策划者和实施者仍未抱歉

2022年10月28日,新郑市第三中学一女教师,在家中上网课后猝死。依据其家族供给的网课视频显现,该教师生前的多节网课中,有不明身份者闯入网课会议室播映音乐、大声喧闹,乃至出言咒骂。离世女教师的教案2...

朝阳吃瓜网友科普:奔流不息的近义词是什么?

朝阳吃瓜网友科普:奔流不息的近义词是什么?最近,朝阳区的吃瓜网友们在社交平台上热烈讨论一个有趣的语文问题:"奔流不息的近义词是什么?"。这个话题不仅展现了网友们对汉语的热爱,更让我们看到语言文化的生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