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陕西汉中报导
四千年古银杏树、火烧店秦岭最美小镇、石门自驾营地、道班·宿、栈道博物馆……金秋时节,海报新闻记者来到了坐落陕西汉中留坝县的“秦岭最美廊道”,该廊道起于全国最美村庄路高江路江西营,经国道316、省道221、县道太狮路,构成闭合环线,全长171公里。置身其间,路途两旁水杉、梧桐和银杏等树木遮天蔽日,串联起留坝县多张旅行手刺。
“秦岭最美廊道”沿途
近年来,留坝县构建全域旅行“快进+慢游”交通网络,推进“交通+旅行+工业+村庄复兴”全面深度交融开展。其打造的“秦岭最美廊道”,以“交通先行、促旅开展、交融反哺”的特征开展形式,真实完成了建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大众。
千年古银杏树下的路衍经济
坐落于“秦岭最美廊道”的一棵古银杏树,已有近四千年前史。每当秋季,银杏叶由绿转金,落叶铺地犹如黄金毯,招引很多游客景仰前来。
“古银杏树地点的方位,正是全国最美村庄路高江路的西进口。”留坝县玉皇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舒莹向记者介绍,高江路全长39公里,在全国最美村庄路头衔加持下,其路衍经济继续升温。
秦岭公路阛阓
记者在高江路沿线的秦岭公路阛阓看到,当地的野生板栗、猕猴桃、核桃以及自家培养的黄豆、柿子等各种农产品、小吃等在此售卖。“这儿原先是一个泊车场,跟着高江路旅行商场火爆,游客越来越多,邻近的老大众就自发到这儿售卖自家产的土特产,天然构成了这样一个阛阓。”舒莹称,在此摆摊的摊主共20家左右,国庆节期间到达30余家。“像这样的阛阓,整条公路沿线共有3个,还有部分老大众在自家门口设置广告牌、货摊,进行农特产品售卖。”
“我曾经在外地从事咖啡工作,后来看到家园游客越来越多,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商场,所以决议回乡创业。”杨顺畅是土生土长的留坝人,他此前在外地从事咖啡工作现已20余年,看到家园蒸蒸日上的开展前景,遂于2年前回到留坝。杨顺畅告知记者,从本年国庆节至今,他每天都会到秦岭公路阛阓出售咖啡,一天出售额最高可达四五千元。“曾经咖啡只能在城里买到,现在游客们在乡间也能喝到现磨咖啡了。”
舒莹介绍,除了出售各类农特产品、小吃饮品之外,民宿、农家乐也成为路衍经济的重要部分。“近些年,咱们将千年古银杏树、全国最美村庄路等串连起来,完善自驾营地、房车营地等基础设施,招引了一批高端民宿品牌入驻高江路,在他们的带领下先后有31家大众自主开办起了民宿、农家乐,不只拓宽了大众增收途径,还提升了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体会感。”
搁置道班资源盘活民宿经济
记者在采访中得悉,留坝县依托已建成的交通旅行环线,开发营盘自行车骑行、太子岭森林穿越、老街周游、玉皇庙村庄步行等近400公里秦岭游线路及产品,建成3条县域乡村公路旅行主题线路和6条旅行公路支线,将全县16个景区景点、1个前史文明名镇、5个特征小镇、8个村庄旅行区、景象节点、公路驿站和泊车港等串点成线。一起,不断完善交通设施的旅行服务功用,沿途布局了精品民宿19家,房车营地7处,农家乐100余家,完成交旅深度交融开展。
秦岭网红民宿“道班·宿”
其间,坐落留坝县玉皇庙镇玉皇庙村的秦岭网红民宿“道班·宿”,依托高江路带来的人气,盘活留坝县搁置道班资源改造成为民宿,采纳“政府+扶贫社+运营商”办理运营形式,探究出村合作社搁置财物入股分红、分红资金反哺村道维护的立异维护方法。
“‘道班·宿’由玉皇庙原公路管护站改建而成,装潢规划充沛融入公路建筑、管护等文明元素,让旅客感触和了解上世纪60年代以来高江路的改变,感触村庄民宿的特征服务,体会有别于城市喧嚣的日子。”留坝县交通运输归纳执法大队队长赵越告知记者,该民宿在盘活搁置财物的一起,还吸纳周边村庄30余名大众工作,带动周边农特产品出售,完成了村级集体经济安稳增加、大众继续增收、旅行业蓬勃开展的多赢局势。现在,已走出一条搁置财物变旅行资源、土特产品变旅行产品、精品民宿变文明回忆、闲余劳力变民宿管家、公路美景变致富“钱”景、交通助推旅行变旅行反哺交通的立异实践之路。
该民宿自建成运营至今,入住率到达70%,旅行旺季达90%以上,完成经营收入370万元,带动玉皇庙村扶贫社完成分红收益近60万元,其间12万元用于村组路途维护修理,弥补了镇村路途维护资金不足的缺口。
直播带货当地农特产品
“一业打破、百业兴旺”。近年来,留坝县推进“交通+旅行+工业+村庄复兴”全面深度交融开展,以“秦岭最美廊道”为依托,带动沿线特征工业开展,先后建成代料食用菌培养、土鸡、蜜蜂饲养、中药材培养等工业基地170余个。覆盖县、镇、村的三级乡村物流网络和配送服务站,让当地特征优质农产品搭上销往全国各地的“快车道”,打通了物流服务大众的“最终一公里”,也让老大众在家门口“有景看、有活干、有钱赚”。
据介绍,2023年,留坝县完成生产总值增加6.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别离增加5.4%和7.8%,招待游客588.61万人次,完成归纳收入33.4亿元,吸纳1700余名大众在家门口工作,取得安稳收入8000余万元。